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
精选优秀少儿书刊!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园地 >
如何找回被遗失的孝心
来源于:北京日报 作者: 上传时间:2014-08-01 点击数:20582

    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日前在京启动。该工程将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孝子工程启动的同一天,备受关注的“留学生弑母案”一审判决,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随即拿出水果刀刺伤接机母亲的汪佳晶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也是在同一日,深圳打骂父母的公务员廖天野下跪道歉,之前他对远从湖南赶来照顾媳妇和孙子的父母实施家暴,在网上引起热议。

  正义的审判和悔恨的泪水,能让善良的人们感到些许慰藉。与此同时,人们也反思,为什么儿女对父母变得如此暴虐冷血,如何才能找回那颗被遗失的孝心?在这一背景下,百万孝子批量造颇有些讨巧的味道,但尽管看上去很美,却是“看对了病开错方”,徒具观赏价值。

  首先,孝心培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孝亲敬老属于道德层面,仁孝之心的形成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需要借用中医的“温补”之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可能短时间速成。反观孝子培养工程,“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疑似拍脑袋决策,更是不顾客观规律,急功近利,注定无法药到病除。

  其次,不改革教育思维“治标不治本”。孝心缺失的背后,是学校和家庭“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失衡。学校成绩第一的评价机制不改变,家长“考上北大就是孝顺”的畸形思维不去除,一两堂品德课很快就会淹没在题海之中,而孝心培养仍然是那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此外,小孝子培养与社会脱节更是“缘木求鱼”。孩子是一张白纸,未来图画的美丽或丑陋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社会描绘的结果。正如有专家指出,“如果整个社会冷漠并充满戾气,要求孩子们普遍有平和宽厚与爱的美德,是不切实际的。”对于社会传统道德的重树,仅靠一个学术组织难以担当。

  加强德育,培养孝心,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百万孝子批量造,只是不切实际的浮躁想法,只会让我们陷入道德大跃进的幻觉,迷失青少年培养的真正方向。轰轰烈烈的运动过后,除了捧红一个默默无闻的学术组织,我们的精神沙漠还是雨过地皮干的贫瘠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