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
精选优秀少儿书刊!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前沿
“就近”最好,“抢跑”意义不大
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上传时间:2014-08-25 点击数:19344

    放眼当下,许多孩子被拴在“早期教育”的战车上,学习十八般武艺,不堪重负。更有甚者,商家还将智力开发的主意打在了母亲的肚皮上,名曰“胎教”,借此大把收钱。把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诓”进来,这么做有一个十分响亮而义正词严的理由:“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学前教育中,“插队”、“抢跑”的现象可谓盛极一时。

    殊不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生长的法则,人的生长发育也不例外。早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就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格塞尔让一对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的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这两个孩子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2周的C比练了8周的T好,且C不仅用时短,还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塞尔分析说,孩子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这相当于当下的“插队”、“抢跑”),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非常恰当(这就是应该提倡的“就近”),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格塞尔反复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得出的结果相同。此后,他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格塞尔的实验启示我们,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更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对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第四点也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请让孩子“就近”,而不是“插队”、“抢跑”。